开发商在成本压力和楼市政策转暖情况下,心态放稳,并不急于降价,从买卖双方博弈的心态看,目前的价格已经处在底部区域,再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小于它将回暖稳定的可能性。虽然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较长时间看仍属于刚性需求,但短期超过居民的承受能力的价格却是最大阻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信心。降息远没有价格调整带来的影响大,有序的价格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或将带来有益的影响,并有利于消除资本市场对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观望。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11月11日发布的调查数据,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比9月低1.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5个,其中降幅较大的深圳跌幅为2.5%。
根据监测数据,深圳新房于10月份呈现量价齐升局面。全月共成交3483套(338441平方米)新房,环比增加6.3% (9.5% ),日均成交套数约为112套,成交金额接近44亿元,环比大幅增加21.3% ,全市成交均价为1297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0.7% 。
专家表示,央行此次降息主要为应对金融危机和刺激经济消费,同时对房地产也会形成正面利好。降息减少了开发商的相关成本,同时也减少了购房者的买房成本,但就深圳的情况来看,双方还处于僵持阶段,因为降息对实体经济的刺激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来自深圳市国土房管局的统计显示,进入11月,日均交易量为184套,是几个月前交易量的数倍。截止到11月15日,深圳市新房成交量大幅上升,日均成交198套,创今年新高。其中,有4天的成交套数超过200套。15日当天,新房成交更是创下了467套的销售记录,是今年内成交量最高的一天。同时,这一数据也大大超过今年以来的平均成交量。今年1-9月,全市住宅成交26319套,按270天计算,日均成交97套。
专家分析深圳楼市走好的原因,一是中央果断出台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重点突出,时间紧,力度大,决心强,股市已先于楼市探底回暖;二是各项经济数据如CPI等继续回落,有利于央行维持宽松的货币和信贷政策;三是深圳楼市市场化程度高,去年率先于全国进入调整期,一年来房价已回落到本地刚性需求基本可承受范围之内,内外因素综合下,就促成了市场回暖。
但从成交量以外的一些因素分析,还不能对后市盲目乐观。目前,福田、南山、罗湖和盐田等区的豪宅成交量有大幅减少迹象,主要成交量集中在关外的低价物业,导致成交量增加的情况下,上周成交金额反而减少10.5% ,约为16.6亿元,全市成交均价为12145元/平方米(10月份成交均价为12979元/平方米),成交量最大的11月15日成交均价仅为9987元/平方米。显然,成交量放大的背后,是小面积、低单价和低总价单位热销,多数存量单位的售价依然让置业者望而兴叹。
在市场信心回暖时,开发商应正确研判形势,认识到供需局面并未好转,经济调整期也远未结束;尤其定价要理性,通过促销让利行动回馈置业者,通过保持稳定的成交量来达成供需双方的共赢均衡,楼市寒潮才不会再度来袭。
而对于有实际住房需求的购房自住者而言,房价下跌会改善其购买力,使一些原本买不起房子的居民买得起房子。虽然房价下跌的预期也会推迟其购房的时间,但很多人并不见得会等候很长时间,因为他们的住房需求可能相当紧迫。另外,随着房价下跌,越来越多的相对低收入群体会逐步地加入到可购房者的行列,他们一直苦于买不起房子,因为担心房价再度上涨,所以会抓紧购房。从这个角度而言,房价的下跌不会太深太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