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谁也无法阻挡前进的历史?谁也无法阻挡前进的历史脚步?前一个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已成为历史,下一个三十年正在款款走来。
如今,房地产行业环境变了,从原始地产,从“原罪”地产,从改革试验田,走向理性地产;从原来一次次呈现出来的病态,走向愈来愈健康的新时代、新高度。
根据近年来对房地产行业历史的观测与对照,我们从行业政策、市场数据以及社会信心三个方面分辨其中的细微变化。
首先是行业政策。过去的房地产行业,无论在价格飞涨时,还是在价格下挫时,行业宏观调控政策犹如一记记重拳降临在地产行业头上。大凡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是为病态之一。
如今,单从最近社会炒的纷纷扬扬的“救市论”话题看,以往“救市”肯定是政府份内的事;反而此次政府保持客观中立,并未针对地产行业出台专门救市政策,而是做好保障性住房工作,并让商品房在市场中自我调节,以期维系行业的持续健康平衡发展;
其次是市场数据。这里所讲的市场数据特指市场成交量,截取一个历史阶段:从06、07年年中市场集体追捧几乎疯狂,再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三季度,地产行业仿佛被打入冷宫,寒冷异常。是为病态之二。
时下,地产市场已从原来的日成交几十套过渡到日成交两百多套,市场明显复苏。不过,我们期待市场恢复到更加健康状态。
最后是社会信心。买涨不买跌,自古有之。前几年,从疯狂购置物业纳入囊中,到谈“房”色变,人们纷纷避而远之唯恐惹祸上身。是为病态之三。
近期,当房地产行业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时,我国政府当机立断投入巨资4万亿“救市”,并明确将“扩大内需”确立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再次确立其国家经济支柱地位。面对金融海啸以及次贷危机,国人依旧泰然自若,从容不迫出手入市。再者,近期的市场成交量一次次刷新记录,如此看来是为房地产行业病愈也。
根据房价从2005年至2007年年中的疯狂上涨,再到2008年年末的持续下跌,三角网地产研究院认为:近几年楼市病入膏肓。整个房地产行业就像遭遇一场流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当房价一路上扬时,炒房客从中作祟推波助澜,诸如买房就像买白菜;而房价处在下行通道时,炒作者纷纷抛售,又如一元卖房。其中政策参与其中如法炮制,如息率政策前抑后扬,基本上是头疼治头,脚痛医脚。
中国房地产何以至此?
这是政策的错误决断,加上不明事理的媒体舆论引导所致。
也许,原因很复杂,但其中有一条相信大家有着高度共识,那就是:一些“非正常”力量合力把房价推高到了一个荒谬不经的地步,最终使得供需链条脱节,整个市场难以为继。这股“非正常”力量,包括无节制逐利的开发商,疯狂的炒房者,违规放贷的银行,甚至寄生于房地产成本链条的腐败分子。当房价下跌时,这些人的利益将受损,他们自然要不遗余力地鼓吹“救市”。
对于这种现象,社会上早有一种看法,是说房地产业“绑架”了中国经济。今天看来,该比喻十分贴切。这里的“绑匪”,无疑是上文提到的“非正常”力量,人质则是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现在人质被牢牢控制在了“绑匪”的手里,政府如不出手解救,就有危险。但又不能像电影上那样,派个狙击手,把“绑匪”一枪撂倒了事。那么就只好交赎金了——用财政收入补贴买房者、减免税费……明明搞绑架就不对,被绑者家属还要被迫拿钱去赎人,这种憋屈,相信所有识大体的人都感同身受。
国务院日前出台刺激经济发展十项措施,其中一项是有关房地产业的。有人将此解读为国家开始“拯救”楼市,说房价又该涨了。实则不然。措施的目的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而非挽救下跌的房价。
在此我们不得不要对这些救市的地方政府说,与其现在硬着头皮去交赎金,何不早把房地产市场“治安”管好,不给其孳生的机会?平时锻炼好身体,总比生了病再吃药强。更何况,生这样的“病”,不仅不能博得同情,相反还会招致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