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渐市场化的中国,总是出现一些很奇怪的事情,并且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
以前就有兰州牛肉面的故事。由于原材料以及人工的上涨,兰州的牛肉面价格悄然上涨,兰州的物价部门认为这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经过非常专业的抽样设计,抽取了不少的企业进行成本调查,最后给各种门店销售的牛肉面定了个价。如今,房地产市场调整,价格出现下降,甚至号称低于“成本”,南京江宁的房地产局长居然要查处该开发商,理由不外是扰乱市场,担心其造成烂尾的后果。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有些政府官员都不知道怎么混出来的,似乎都是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主,更不用说与时俱进了。理由有三,一这些政府官员的“官”思想实在是严重,公务员可不是百姓的父母,也不需要时不时地出来解救百姓;二有些政府官员老是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市场,以为政府是所有市场的主人;三有些政府部门并不执政为民,与民夺利是其本能。
房地产商为什么不能低于“成本价”销售?如果以所谓的成本价格不能实现销售,那难道让房产商等死?或者政府来个兜底?
一房产商的销售价格并不以自身的成本价为底线。价格与成本有关,但价格最终由供求关系确定,这是一个已经被无数市场行为证实的经济规律。难道一个开发商土地价格高,或者管理成本高,就可以把价格定高?要真这么做,早就死了,市场本来就是要淘汰效率不高的企业。
二房产商的亏损销售是对错误行为的纠正。在以往的行情里,房地产销售价格涨幅惊人,土地招挂拍也是价高者得,许多地王由此产生,这些价格绝大多数非理性,甚至离谱,过高的原材料采购价格必然导致亏损,今年很多行业都是如此,偏偏房地产却说不行,而且市场主体没有说,政府主管部门着急得很。
三房地产商的亏损销售不是低价倾销。房地产销售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而需求主要决定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公认的事实是当前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产价格远高于百姓的购买能力,房地产商只有以此确定市场价格,才能获得资金回笼,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即使在某些项目某个阶段获得亏损,都是可以接受的。
江宁房产局长语惊四座,发人深省。在内地某些城市频出所谓救市措施,无视有效需求不足,试图维持虚高房价,深圳这样的城市经验难道不能给以启发吗?深圳政府不轻言救市,经过近一年的调整,市场信心逐步恢复,新的价格体系逐步建立并且趋向稳定,哪些动不动要去国外考察的政府官员怎么就视而不见呢?
江宁的房地产局长不是在帮开发商的忙,这只会加速某些开发商的死亡。违背客观规律,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其结果是螳臂挡车,留下笑谈。
作者尺度经纪董事长 尺度策略董事 凌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