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万盆布景花卉将全部产自北京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天安门广场主题花坛效果图--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供

机场路“迎宾天下”效果图
首都机场线实现地铁无人驾驶,奥运前夕开通
首都机场五色方案保障奥运空中交通秩序
奥运宣传画扮靓地铁站
热点讨论:奥运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商机
点击进入论坛>>
本报讯 南中轴线有故事化花卉景观、长安街有各国问候语花柱……昨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奥运会赛时花卉布置纲要”,按照纲要规划北京将形成“两区花港、三线花廊、五环花带、六类花境、百座花园”的花卉布置格局。明年8月,北京将在4000万盆各式鲜花的簇拥下,喜迎各国宾朋。
花卉布置坚持节约原则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副处长周剑平介绍,花卉布置区域涵盖奥林匹克公园、奥运比赛及训练场馆、天安门广场、城市主干道、市区重点道路等。将形成“两区花港、三线花廊、五环花带、六类花境、百座花园”的花卉布置格局。
周剑平说,花卉布置宜结合绿地改造设计,保证奥运会赛时及赛后的景观,并为国庆60周年花卉布置奠定基础。赛时花卉布置还将本着“节约办奥运”的精神,适量、适度,在适宜的场所布置适宜的花卉。花卉布置的方式包括花坛、花带、花容器、立体装饰,以花带为主,养摆结合,以养为主。
赛时花卉选自近千个品种
周剑平说,奥运会花卉应满足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前后各10天的盛花花期。总计用花量将达到4000万盆。
“从2003年起,科研人员就通过杂交育种、太空舱育种和与国外开展合作等措施,从近千个品种当中筛选出20多个主打品种,用于赛时花卉布置。”周剑平说。
花卉全部由北京自行供应
周剑平称,这些品种的花期比较长,养护比较方便,效果比较好,基本以北京乡土花卉为主,而且全部由北京自行生产供应,主要有四季海棠、菊花类、美人蕉等。实际上用的品种肯定会比这些多,因为根据色彩、品种搭配等方面的需要,会适当地调整添加一些其他品种。
7月中旬,各国的运动员、相关人员就会陆续来京,所以赛时花卉布置工作将在此前完成。但“七下八上”是北京的主汛期,高温高湿、大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多发。周剑平表示,赛时花卉布置已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利的天气因素,比如抗高温高湿是奥运花卉的基本要求;如抗暴雨,花卉在种植的时候,就选用渗水性比较好的土壤等。
“要画龙点睛,不能画蛇添足。”周剑平表示,花卉布置禁止占用盲道、车行道的空间,不与交通标志及信号发生矛盾。由于要满足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近两个月的花卉景观效果,周期较长,备苗源时要包括更换花卉的数量。
■ 解读
奥运花卉布置方案
两区花港
两区包括奥林匹克公园和天安门广场,为城市景观高潮部分,营造“花港”氛围。其中天安门广场是中心区,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将以主题花坛为精髓。奥林匹克公园持续时间最长,主题是奥运精神。
三线花廊
三线包括南北中轴线、东西长安街、机场高速。三线是景观的过渡展示,营造“花廊”景观。其中,南北中轴线的主题为“千年古都”;东西长安街轴线的主题为“共庆奥运”;机场路的主题为“迎宾天下”。
五环花带
包括二环至五环路、奥运场馆联络线路。五环线是景观的联络与呼应,营造“花带”氛围。其中,二环路主题是“五彩城墙”;三环路主题是“绚丽花环”;四环路主题是“运动城市”;五环路主题是“绿色自然”。
六类花境
包括奥运村、体育赛事节点、宾馆住宿节点、商业购物节点、城市开放空间节点、交通枢纽节点。六类节点是城市景观的停顿与联系,营造“花境”的景观。
百座花园
包括市区级重点公园、旅游景区。主要在门区布置,要尽量与游人的游览结合。
本报记者 林文龙
■ 解密
奥运花卉中乡土品种占七成
奥运后将作为城市常规绿化品种,部分还能作为经济作物

9月5日,北京海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奥运花卉的扩繁(把培养在营养液中的花苗从一个瓶罐中移植到另一个瓶罐中进行扩大化繁殖)。北京奥运会大部分花卉出自这个实验室。本报记者 王申 摄
奥运花卉从哪里来?怎么培育?奥运之后命运如何?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农艺师张军民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新京报:北京夏季比较缺花,如何实现奥运期间花团锦簇?
张军民:北京夏季因为高温高湿,蒸发量大,花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很难开,开了也容易败,花期也短,品质比较差。比如矮牵牛,八月前开得很好,八月后也开得很好,就是七八月份不爱开。这就需要采取一些促控栽培措施,包括修剪、控制光温、湿度、水肥、激素处理等,有些需要综合性处理,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新京报:奥运花卉从哪来?
张军民:大部分是乡土花卉品种,占到70%左右,主要来自东北、华北和南方地区。有的是自己繁育的品种,也有从国外引进的品种。
新京报:刚结束的奥运用花展示中,看到了一些平常不在夏季开花的品种也开得很好,如何做到的?
张军民:正常花期是秋季、冬季的品种,如华北香薷、地涌金莲,主要通过短日照类的促进技术,让它提前开花。而有些在春季或夏初开花的品种,如蓍草,一般通过修剪,把花头掐掉,让它重新分枝,推迟开花。还有一些本身没有的,通过杂交选育出来的。目前,园林专家正在进一步着手提高奥运花卉的质量,让花色更浓、花开更艳,同时希望奥运花卉能做到“水火不侵”,能够应付各种极端天气。
新京报:奥运之后这些花卉命运如何?
张军民:奥运花卉不仅有观赏类的,还有药用、食用、饲用等类型,奥运之后大部分花卉将作为城市的常规绿化品种,部分还能作为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