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口的流动更是势不可挡,人口的流向逐渐突破小城镇而大量涌入大城市,流动人口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明确流动人口概念的基础上,根据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山东省流动人口的现状、特征及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情况如下:
一、关于流动人口的概念
国际上一般只有“人口迁移”、“迁移人口”概念,而没有“人口流动”、“流动人口”概念。人口迁移是指“在一个地区单位同另一个地区单位之间进行的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的一种形式,通常它包括了从原住地或迁出地迁到目的地或迁入地的永久性住地变动”。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因此对于流动人口和迁移人口的界定还需要与人口的户籍所在地联系起来判断,通常所说的“流动人口”与国际上定义的“迁移人口”有所不同。流动人口特指非户籍迁移人口,即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外地居住,同时户籍不发生迁移的人口。
判断流动人口的具体标准有两条,:一是移动的空间范围,二是外出流动的时间长度。自1982年人口普查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确定的流动人口统计口径都有所不同。1982、1990年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定义为“跨县”、“一年以上”流动的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及后来的人口变动和劳动力抽样调查,将流动人口的空间标准缩小为乡(镇),时间标准缩小为半年以上。本文流动人口包括:(1)常住人口中,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口;(2)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但不包含市区内跨乡、镇、街道人户分离的人口。
二、山东省流动人口的现状特征
根据2007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省流动人口总量约为691万人,较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了422.1万人。其中外省流入人口270.3万人,省内流动人口420.5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166.9万人和255.1万人。流动人口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不同类型流动人口的地区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跨市以上流动人口比重较高
按流动范围划分,可以将流动人口划分为跨市以上流动人口和市内流动人口。2007年1%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发达地区跨市以上流动人口比重较高,其中威海、东营、青岛、济南市外流入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58.9%、47.3%、37.1%、31.6%。与此相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流动人口则以市内流动为主,如临沂、泰安、枣庄、菏泽市外流入比例仅分别为9.5%、10.3%、11.1%、11.2%。
图1 2007年山东各市流动人口所占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