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增强新区载体功能取得新突破○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
○重点创新领域取得新突破 ○服务区域发展树立新形象取得新突破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连续两年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近两次人代会全国人大代表的热议话题,也吸引了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浓厚兴趣。出席全国两会的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代表不时“陷入”众多记者的包围圈,就如何推进国家级新区建设,尤其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等热点问题,回答各路记者的提问。
在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时,皮黔生代表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滨海新区不仅是天津的新区,也是国家的新区。我们一定要着力抓好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不辜负全国人民的厚望。谈到今年的重点工作,皮黔生说,今年是滨海新区的关键年、攻坚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八届十次、十一次全会要求,乘势而上、创新有为,抓住和用好天津新的上升期,努力在六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加快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建设步伐,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新突破。继续按照行业相对集中,生产流程衔接,工艺技术先进,能源和基础设施统一配套,投入少、产出高、制造成本低、体现聚集效益的原则,加大科技研发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突破点是:抓好20项重点产业项目和10项科技项目,工业总产值达到65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新区工业总产值47%,研发投入占新区生产总值达到2.2%。
二是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建设步伐,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航运、物流、金融、研发、会展、商贸、服务外包、中介组织等现代服务业。突破点是,确保东疆保税港区一期工程封关运作,争取设立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天津港全年吞吐量达到2.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00万标箱;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同比增长16%以上。
三是加快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在增强新区载体功能上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全年安排62项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项目工程,计划投资260亿元,同比增长19.2%。突破点是,加快推进20项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八大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是加快生态型新区建设步伐,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上取得新突破。突破点是,加强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和扬尘等污染治理,确保单位GDP能耗降低4.5%,取新水量下降5%;重点污染物总量销减2.1%,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五是加快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步伐,在重点创新领域上取得新突破。抓紧完善和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突出重点,大胆先行试验,为经济和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改革的突破点应放在金融创新、涉外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模式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创新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上。
六是加快区域交流合作的步伐,在服务区域发展、树立新形象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区域、服务区域。今年工作的重点是,加快响螺湾商务区建设,为来津从事商务活动者提供方便;建立健全投资促进政策体系,努力成为成本低、回报高、最具吸引力的地区,完善交通网络建设,密切与环渤海各省市联系和合作;抓好对外宣传,广泛寻求经贸合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