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媒体报道,接到不少市民电话,称前两年联系过的一些绿地已经没有了提供植树的地方。这些人中有家长,有情侣,还有不少公司企业。他们纠结的问题都是同一个:“上海究竟哪儿有植树?”还有一媒体报道了一件真人真事:植树节当天有市民自己买了树苗到大宁绿地植树,却被工作人员以有规划为由拒绝,无奈的市民为此不得不捧着树苗四处找寻,经过不懈努力,才终于被一旧小区的工作人员勉强接受。
据了解,随着上海这两年城市的发展以及园林规划的日趋完善,可供义务植树的面积亦呈逐年下降趋势。据2012年上海市绿委办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植树节可供义务植树面积分别约为58万平方米、30万平方米和24.8万平方米,“人多地少、用地紧张”成了推进上海绿化建设的最大障碍。
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城市的绿化建设?上海市政协委员、市旅游局法规处副处长朱国建提出了“立体绿化”的点子。他直言,立体绿化投资少、见效快,既能增加绿化覆盖率,拓展绿化空间,又能美化城市景观,起到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城市平面绿化的重要补充。
然而,如果真要推行这一举措,现有的政策规定显然无法“配套”。朱国建委员介绍,根据规定,目前屋顶绿化1.5米以下的按实计入绿地面积,1.5至5米按70%计入绿地面积,5至12米按50%计入绿地面积,12米以上则不纳入绿地面积等,“这些硬性规定影响了对已建成的建筑物(如:老工房、旧社区)推进立体绿化建设的积极性。”
他建议,修改目前实施的立体绿化的绿地率折算办法,增设立体绿化的面积指标。对老工房、旧社区等立体绿化的改造,建议将所有绿化面积计入绿地面积,提高立体绿化建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对新建建筑尤其是对大型公共建筑应采取强制性推广,以确保屋顶绿化得以有效地实施。